中原文物

雷雨做客“名人大讲堂”,解码三星堆里的中原

来源:中原文物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7月06日 04:26:05

在很多细心的观众和历史爱好者眼中,一些三星堆的文物和中原地区同时代文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当天雷雨的现场讲述更证实了他们的猜想。“即便那些看起来最怪异的青铜器,其身上还有很多很多的中原元素和符号:比如那件青铜跪坐人像手里拿的是牙璋(中原礼器)。而1号青铜大神树上的自天而降的飞龙、青铜大立人的龙头座和上面的龙纹,都是典型中原符号,且一、二号坑光是单独的龙形饰件就有29件之多。”

很多人去过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那里展陈的精美绝伦且造型独特的青铜器让人啧啧称奇,但大多数人对三星堆遗址的面积和规模不甚了解。雷雨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三星堆遗址持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150平方千米)、考古勘探(12平方千米)和考古发掘(20000平方米)工作。

雷雨还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写实风格的人头雕像,他说:“一些人认为三星堆人物青铜像是高鼻大眼、非黄种人的形象,其实,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件雕像,很多人认为它才是黄种人或者是本地人的形象,其实,它是三星堆最写实的一件人头雕像,因为他(她)没有戴面具。而其他所有人头像都戴有青铜面具或黄金面罩。面具嘛,由于被赋予了神的特性,线条自然会更简练、轮廓感自然做得要夸张一些,没那么写实,所以给人家一种高鼻大眼、非黄种人的错觉。”

溯源古蜀文明,“蜀”字曾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

三星堆虽然很特别,但仍然很中国

7月5日下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做客“名人大讲堂”,给观众带来一场名为《从三星堆看古蜀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的精彩讲座。从古蜀文明的溯源一直到三星堆考古新发现,作为亲历三星堆最新六个祭祀坑发掘全过程的历史学家,雷雨用大量鲜活的考古案例和文物实证,将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的紧密联系娓娓道来。

多元复合型文化面貌,显示三星堆并非“闭门造车”

三星堆遗址迄今出土了陶、石、玉、铜、金、象牙、海贝、丝绸等文化遗物逾5万件,1986年发现的两个商代晚期的祭祀坑,更是出土了一大批前所未见、造型奇特的器物。 雷雨说:“除部分中原地区商时期常见的玉器、青铜礼(容)器外,很多是中国过去从未发现过的新器物:如青铜群像(人像、神像、面具等)、神树、神坛、太阳形器、眼睛(眼形器)、金杖、金面罩等,构成了三星堆文化中最为辉煌又最为独特的部分。”

此外,雷雨还介绍,三星堆青铜器上出现的云雷纹、夔龙纹、兽面纹、回纹、岐羽纹、炯纹、窃曲纹,云目纹、勾云纹、圆珠纹、重环纹、波曲纹、几何形云雷纹、蝉纹等,几乎是一整套的中原商代青铜器上的典型纹饰。“它们都被应用到了大立人、小立人、兽首冠人、凸目大面具、人身鸟爪形足人、神树、神坛、神殿等那些看起来最怪异的器物上面。”

青铜神树

据了解,多道城墙将三星堆古城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功能区,由于在月亮湾小城的青关山夯土台上发现了商代大型建筑群,因而推测月亮湾小城可能就是三星堆王国的宫城所在地。青关山大型建筑群共发现三座大型建筑基址,其中一号建筑基址的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是南中国地区最大的商代单体建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陈显丹教授和青铜纵目面具

1949年后,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一个接一个的新发现不断颠覆人们对古蜀历史的固有认识。雷雨称,20世纪50-70年代,四川多家考古机构在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并对月亮湾台地进行了小规模试掘,认识到三星堆遗址应为古蜀文化遗址,并可能是古代蜀国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这一系列关于古蜀历史的考古新发现中,三星堆遗址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雷雨还给大家回顾了三星堆“初醒惊天下”的往事。“1929年,三星堆遗址首次被人们发现。当时广汉农民燕道成在月亮湾燕家院子门前掏沟时,发现一坑400余件精美的玉石器,部分玉器流散到古董市场,一时间,‘广汉玉器'声名鹊起。三星堆遗址的首次正式发掘是在1934年,在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的带领下,历史学家在燕家院子及其附近进行了发掘,从而拉开了持续90年的三星堆考古的序幕。”

上一篇:中原文物网上有奖竞答获奖名单出炉
下一篇:五部门部署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作